【丁偉專欄】大數據時代的產品開發模式
作者:寧波木馬 發布時間:2017-06-21 09:43
訪問量:166
? ? ? ??著名的設計心理學專家唐納德.諾曼教授曾經在“無需設計師的設計”一文中講到一個故事:有一位高級設計師離開Google,這位高級設計師在自己的博客上說道,Google對設計不感興趣,也不想參透設計。似乎Google主要是依靠測試結果來進行設計決策,而不是依靠人的技能和判斷。Google能全權掌控試驗,快速地把多種樣例發布給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群體,讓兩種設計相互競爭,決定選取哪種設計的根據,是點擊量、銷售業績等等任何他們想要的客觀衡量標準。什么樣的藍色最好?測試一下便知。怎么擺放元素最好?測試一下就行。頁面如何布局?測試一下即可。Amazon.com同樣一直在依此進行實踐。多年以前他們就不再陷入設計好壞的爭論—他們只做測試,然后根據數據來決定。這正是以人為中心的迭代式設計思路:制作原型、測試、修訂,如此循環迭代。
▲唐納德.諾曼
? ? ? ??看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甚至感受到隱隱的焦慮,難道未來的大部分設計真的依賴數據而不需要設計師么?我開始找尋我過往的經驗,似乎有幾個線索早已在預示著什么。
乒乓球理論
? ? ? ??由于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國內很多OEM和ODM生產廠商陷入困境,這一打擊讓很多的代工廠商深深的意識到僅僅依靠代工的生產模式的弊端。由于這些廠商的銷售渠道和品牌都控制在品牌商手中,一旦授權方企業出現問題必然會波及到這些工廠的發展。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創新能力的工廠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
? ? ? ??隨著企業市場意識的增強,和“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的展開,很多廠商欲從OEM或ODM的代工生產方式轉向自主品牌的研發和生產,這一轉變使得企業必須要直接面對市場和用戶,需要企業跟市場互動。當每個產品推向市場,就是企業在向市場發球,你發出的球正好是攻擊市場的軟肋就更容易成功,反之則招來市場有力的回擊。企業在與市場的互動過程中必然會從消費者、代銷商等方面得到產品使用、銷售的反饋,企業可以根據這些反饋的角度和力度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一過程即:企業將產品這顆球投入市場必然會接到從市場而來的反饋信息球,再從所獲得的反饋信息中,調整產品設計和生產,再將新產品這球回發給市場,周而復始。企業通過不斷的修正和發展來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生產出順應市場發展,符合消費者真正需求的產品。
▲中國創造
設計方式的轉變
? ? ? ??漫生快活是木馬設計的獨立設計品牌,以傳遞中國智慧為創意出發的原點,致力于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在與市場的互動過程中進一步修正了我們的設計思考,加深了對設計和市場的理解。與自然、記憶、趣味有關,并具有藝術化傾向的產品代表了漫生快活初期的風格。產品推向市場后得到了解消費者不同的反饋,這些意見都溶入不斷的修正的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假山石”系列由于其對東方文化意蘊的再現,在投放市場后獲得業界的好評,但諸多好評并不等于好的市場銷量。從消費者的反饋信息中了解到,這一系列產品的使用情景是很局限的,它只適合在具有藝術氛圍的環境中使用,目標用戶群非常小眾從而限制了它的銷售量。漫生快活后期的開發則結合設計師的構想和數據統計,調整產品開發思路,與消費者互動改良產品并系列化,從而保證了品牌的良性生長。
▲漫生快活
? ? ? ??木馬設計曾為銀河電子開發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機頂盒,當這款產品投放市場后,由于各個地域的審美習慣和喜好不同,其在不同區域的銷售情況差異很大,在某些區域大受好評,而在另一區域則乏人問津。在產品的功能和造型都是一致的前提下為何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的反應差距如此之大?從諸多產品投放市場所獲的消費者反饋信息中我們了解到,不同區域消費者因各地的傳統文化背景和使用習慣的不同,對美的標準也有很大差異:歐洲和日本地區的消費者喜歡極簡線條,這一特征在產品選擇上極強的顯現出來;美洲、澳洲的消費者喜愛硬朗的直線,傾向商務感;亞洲、非洲則比較喜歡比較質樸、實用的產品風格。通過這些消費者的反饋信息,企業為區域市場的產品做出不同的調整,以適應各個區域市場的消費者的喜好。
▲寶潔公司
? ? ? ??美國寶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他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值得每個中國企業學習。寶潔在洗發水市場采用多品牌策略,不同的品牌從功能、價格、包裝等方面做出區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顧客的需要,從而培養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品牌忠誠度。寶潔旗下的海飛絲的品牌特征是去屑,飄柔的品牌特征在于使頭發光滑柔順,潘婷的品牌特征在于對頭發的營養保健,沙宣的品牌特征在于美發定型,力求打造出國際美發大師專業發廊效果。潤妍的品牌特征在于黑發功效,它的目標消費群定位于年輕的職業女性,表現東方女性的自然之美。伊卡璐的品牌特征是草本精華,植物護發,回歸自然,崇尚環保。寶潔的這種差異化營銷模式,對消費市場的進行細分,追求同類產品不同品牌之間功能、包裝、宣傳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形成每個品牌的鮮明個性。使得每個品牌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滿足不同消費者期望從產品中獲得的不同需求。
判斷和選擇?
? ? ?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考工記》
? ? ?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提出了評價好設計的四項標準,這在今天看起來依然有效!偉大的思想永遠散發智慧的光芒,他系統的指出了時間、空間、材料、構思的問題,看一個作品要放置在具體的語境下來看待。
? ? ? ??天有時,就是時間性。從適應時代的審美需求,到技術的變化趨勢,再到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優秀的設計總會具有時間性。我們會看到優秀的企業總是建立在引領技術與需求創新的基礎之上,而逆趨勢的企業往往被時代所遺棄;地有氣,是指空間性。不同的地域文化下的用戶會有非常大的審美差異,這跟宗教、地理、氣候和文化的基因都有重要的關系,異域文化與本地文化的碰撞交流也會演變為新的文化現象。《考工記》里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材有美,材料制作的選擇。好的設計沒有好的材料同樣不能體現設計的優良,在某些時候設計甚至是要依附于材料,體現材質之美;工有巧:設計構思的巧妙。它將各種要素充分融合,通過工匠的巧思和智慧到達彼岸。
▲《考工記》
? ? ? ??就象《考工記》中所描述的那樣,時代變了,我們將如何應對?今天的商業系統更加復雜,技術的變革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制造了更多的困境。回到企業層面,我們將如何進行戰略選擇,如何進行產品開發,如何在現在與未來之間尋求平衡?我們需要再次追問判斷和選擇的根源。
? ? ? ??旗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如同和服對日本女性的重要性一樣,擁有一件旗袍是中國女性追求的美麗夢想。旗袍名稱源自“旗人之袍”,是滿族建立清朝之后,將其民族服飾與中原服飾結合,成為了上流貴族的流行服飾,從而成為女性的主流服飾。現代旗袍真正的發展時間在于民國,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于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受到上流社會的喜愛,同時其精簡的形式與當時西方設計思想不謀而合,成為現代中國文化的代表而風靡巴黎。這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時代體現。正因為旗袍一直追隨時代的腳步,因此避免淪為歷史的過客。感知時代特征是設計人最需要具備的能力,這樣才能抓住時代的需要,設計出符合時代性的優秀產品,才能被稱為“經典設計”。
▲旗袍
? ? ? ??一直以來我也有個困惑,就是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考試卷為什么大部分都是判斷題和選擇題。是因為老師判分更方便更容易統一標準呢?還是判斷和選擇更能考察我們自己。判斷和選擇帶來的問題是我們沒有了判斷和選擇,我們只是被告知了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判斷和選擇,我們沒有質疑題目的權利。
? ? ? ??學會獨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是設計師的基本素質,這和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意識形態形成反差。我倒不反對在我們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被告知什么是正確的,但我們應該學會獨立判斷和選擇。判斷的前提是標準,選擇的前提是要有選擇的自由。在前二十年有標準答案的測試中一直名列前矛的學生突然面臨沒有答案的選擇,他會怎樣?我想他的狀態就象被筷子夾住的軟皮蛋,既不成熟又很被動。他必須要主動選擇,認識真實的環境和自己。當然我指的環境不是被告知的環境,自己也不是被打上成績標簽的自己。
? ? ? ??設計沒有標準答案,它的困難就在這里。當然我們可以去分析,也可以振振有詞的陳述自己的理由,甚至堅持。主觀判斷和客觀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優劣,都可以成功也都可以失敗。小企業多數主觀,老板憑借多年的經驗做出選擇,當然不排除對成功案例的模仿。大企業多數客觀,以調研和數據說話,看似沒有破綻,其實隱藏更大的風險。有這么多的不確定,我們同學該怎么辦?我的建議是探索更多的可能并給出理由,看似你是不自由的,是被選擇的,其實你是出題者,他們只能在你的選擇題中尋找答案!設計的魅力也在于它沒有標準答案,黑白對錯之間的灰色地帶蘊涵無限的生機。
? ? ? ??從上述的碎片的線索中我們也許會發現一點端倪,就是無論是設計與市場互動的乒乓球理論,還是對不同地域和族群的消費者需求的解讀,還是尋找對錯之間的中間灰色地帶,其本質都是尋找變化之中的規律。只是在大數據時代提供了一種可能: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流程會慢慢侵占如今人類設計師所掌握的地盤。諸如基因算法、知識密集型系統等等這些依靠計算機生成創意的新方法會開始接管設計的創意空間。
? ? ? ??確定性和模糊性與創意和數據之間的關系極其微妙,藝術家和設計師善于在灰色地帶探索可能性,而工程師則討厭判斷的含糊性和不確定性,試圖轉投數字和數據和懷抱,只因為數字和數據看起來似乎能提供確定性。就像唐納德.諾曼教授所言:大數據時代,漸進式創新會帶來持續的小改進,顯著提高生產力并降低成本。突破式創新會面對巨大的失敗,并迎接偶然發生的巨大成功——這些巨大成功會改變世界。